close

象形加口訣

  蛋蛋0棍子1天鵝2耳朵3帆船4

  鑰匙5櫻桃6拐杖7眼鏡8路燈9

  

 孩子數數會卡住,怎麼辦?

 

 

 

   Ⓠ:我家有個五歲的小孩,總是學不會數數,幼教老師要求小孩要學會數1~50,但是小孩數不到21,每次都是會卡在20,然後就接不下去了。怎麼辦呢?

答:孩子開始學數數的時候,爸爸媽媽總是患得患失地看著他的表現。孩子今天多記得了一些,就覺得他的數學能力「變高了」;漏背了幾個數字,就擔心他比不上其他同年齡的小孩,好像一開始就輸在起跑點。

其實,孩子會卡在某一個數字無法前進,常常是因為無法掌握住數字的意義。試想,背20個無意義的符號,連大人都覺得十分的困難,更何況是孩子呢?而且,只用背口訣的方法數數字,對於孩子學數字的真正意義—建立數量感、和對數字規則的瞭解,幫助是很小的。

那麼到底應該怎麼辦呢?首先,請家長留意,教小孩「數量」的概念時,要避免使用「1、2、3…」這種「一一數過去」的方式;因為孩子往往很容易誤把數到的第3樣東西,直接當作是「3」,而無法感受到「3」所代表的真正涵義。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讓孩子學習直接用眼睛辨識出數量,譬如說:三朵花,三片葉子,三棵樹,都是3;從很多不同的具體物品中體會出抽象數量的不變,才能建立孩子對數字的正確認識。

但是,數目大了之後,就沒辦法一眼看出來了,怎麼辦呢?這時我們可以提示孩子,善加利用人類天生的數數工具—手指。靠著手指頭的幫忙,協助孩子建立起「五個一數」的概念;每看到5個就先在心裡「收集」起來,再看看剩下來的有多少;這裡請家長注意,「5個一數」也不應該是用1、2、3……這種方式數來的,而是要讓小孩一次看到5個東西的「整體」,這樣,就可以利用「5個又多1個」、「5個又多2個」…來辨認6、7、8、9了。那麼很自然的,10就是數滿一雙手沒有剩餘。

接下來,可以做各種不同的練習,有時是數滿一雙手又多了3個,所以讀做「十三」(一個十又多3個);有時是數滿兩雙手,讀做「二十」(剛好二個十)。總之,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從實際十個十個數東西的過程中,體會到「數量」和「唸法」之間的關聯;而不是要求孩子依照順序背過去。

慢慢地孩子就會發現:19是「一個十又多9個」,再多1個,就可以湊成「二個十」,所以是20;而20再多1個,就是「二個十又多1個」,當然就是21。因為孩子對每一個數字都有自己的看法,也能從數的過程中學著去理解這些數字符號的關係,如此一來,不管他可以數到50或是100,他對數字的「量」都會是「很有感覺的」,這才是我們真正要教給孩子的東西。

孩子數數數到49就會亂跳,怎麼辦?

數數是幼兒期建立數的基礎的帶動方式,因為是幼兒,所以依幼兒的特性,有著許多的個別能力差異。而且重要的是父母親的觀念及做法是否正確,更會左右著幼兒數數能力培養的差異。因此,建議能依據基本的原則來培育幼兒的數數能力,建立穩定的基礎。

首先了解數的發展順序,是數數順序數認數字寫數字。而有句話說:「幼兒的能力是父母給的。」所以開始的數數當中,是由父母先示範數給孩子聽的,也就是說從不會到會的中間,初期會亂掉也是正常的事情。包括:

1. 會跳著亂數,不按照順序數數。
2. 比較低的數字範圍數的很好,但是數字變高的時候就又亂掉了。
3. 某些數字階段比較會亂跳,例如數字9要跳10時,像這個問題就是數字49要跳50時亂掉。

要建立穩定的數數的基礎能力,方法如下:

1.   

 

1至10要先反覆熟練,再增加至30,再依序提升。
2. 數數的目標要提高,希望至少要300以上。
3. 按照數字順序數要先熟練,不要急著逆數。
4. 數字9跳10等比較難的,由大人協助加強複習。
5. 數數的速度則依正常語速流暢數數,不快不慢。
6. 可以運用數字表、數字卡等教具在遊戲中練習。

 

 

用遊戲教孩子數的概念
 對身心障礙的孩子而言,學習數學並不是簡單的事,因為目前沒有較適合的教材可遵循。我的經驗是,教他們從日常生活經驗中去了解數的意義和觀念,以及應用的方法。底下有幾個方法,可以和家長分享:

 一、利用色彩鮮豔的吸管,讓孩子學會分類與數數,還可將一根吸管剪成兩段、三段、四段,實際讓他們排列看看,讓孩子了解分數的形成概念。

 

 二、撲克牌是學習數學運算和分類最好的遊戲方式,孩子都很有興趣。比如讓孩子學習方塊、梅花、紅心、黑桃的分類,或是玩比大小的遊戲;程度好一些的孩子,還可以教他們玩撿紅點的遊戲。

 

 

 三、骰子也是變化無窮的數字遊戲,而且因為擲骰子有聲音,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擲骰子可以讓孩子認識正立方體上會出現的數字變化,用兩顆骰子可以玩加法練習,可以讓孩子比比看,誰的數字總和比較大。

 

 

 四、可以利用會發出清脆響亮聲音的樂器,如鈴鼓、響板等,在孩子背後敲打,讓孩子聽聲音數數,並說出最後共敲了幾下。敲打的數目不要太多,最好以十下為上限。也可請孩子輪流當老師,讓學習更有趣。

 

 五、利用筷子或鞋子,讓孩子認識一雙、一對的概念,並可學習簡單乘除法的概念。如兩個人用兩雙筷子,總共有四隻筷子;三個人要穿幾雙鞋子,共有幾隻鞋子等。

 從日常生活的實際經驗著手,孩子不會排斥,也更容易學會數的概念。最好由模仿兼具玩遊戲的方式,增加孩子反覆練習的機會,並逐步由簡而繁,加上適當的鼓勵讚美,讓孩子從遊戲中不知不覺學會數字的運算。

 

幼兒學習『數』的發展階段

 

▲一歲半左右
  通常一歲半左右的幼兒,都可以分辨一至二以上的東西,但是兩個以上的東西他只感覺到有很多,並沒有能力明白究竟是有幾個,僅管是三個或四個,他都覺得是很多了。

 

▲兩歲左右


  兩歲左右的幼兒,便可以開始學習數字記憶,例如背誦「一個、兩個、三個……」。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幼兒只是在模仿父母說話而已,可以說是背誦一種語言。並不懂「數」的意義,所以學會數詞的幼兒在數數的時候,往往發生與實際數量無法對應的情況,例如口裡在唸「一個、二個、……」,可是手指頭已經扳了四個了。

 

▲四歲左右
  幼兒到了四歲左右,也還是沒有辦法很正確地做「一對一」的對應。例如讓孩子拿十朵花,分別插在十個花瓶裡,試試看幼兒能不能做到「一對一」的對應,也可以將花朵的數量增加到十三朵、或十四朵,一對一的排列,來試試看能不能做到對應,並且問幼兒「花和花瓶,那個多呀?」,可是由實際看起來,花和花瓶排列得一樣長,幼兒看起來便覺得一樣多,這是因為幼兒對「一對一」的對應關係不熟悉的緣故。

  我們接著將花一朵一朵地插進花瓶,並將多餘的花收起來,再把瓶中的花一朵一朵地取出來紮成一束,再問幼兒,「花和花瓶,那個多?」,幼兒還是會回答「花瓶多。」

  如果我們將同樣數量的兩種物品分別排成長短不一的兩排,然後問幼兒「那一邊比較多呀!」,這時候,多數的幼兒會說排列比較長的那一邊比較多。也就是說,幼兒只從物品排列的長短來判斷物品的多少。

  一般說來,四歲左右的孩子,對花與花瓶的多少,還是分辨不清,當然對「數的保存」更無法瞭解,所以,更改物品排列的方法,幼兒就容易感到迷惑。

  

 

  

 

▲五歲左右


  幼兒到了五歲左右,對於「一對一」的對應就逐漸的會做,但數量多了就未必做得理想。例如將六隻湯匙和六個碗放在一起,讓幼兒試著將湯匙一一放入六個碗中,因為到這個年齡已經可以正確做出「一對一」的對應,所以,這個時候問幼兒「湯匙和碗那樣多?」,孩子會回答「一樣多。」,不過,如果將數字增加到二十的話,成績便不理想。

 

  接著把湯匙取出握成一把,再問幼兒「湯匙和碗那樣多?」,結果幼兒回答「碗多」,但是讓幼兒算一算碗和湯匙時,他會算出同樣是「六個」。

  不過,如果再問一次,那樣比較多,他還是會說碗比較多。由這個實驗可以知道,五歲左右的孩子對於「一對一」的對應已經會做,而且能夠理解,可是一旦集合的方法改變,他就會認為數也跟著變了,這是幼兒的特徵之一。

▲六歲到七歲左右
  幼兒到了六、七歲時,就可以將「一對一」的對應做得很正確。而當幼兒做好對應之後,再將花抓成一束或將其間距拉長,排成比花瓶的長度還要長,再問幼兒「那邊多?」,這時幼兒會很有自信說「你沒有增加或減少花的數量,所以一樣多。」

            

4顆蘋果                8顆柿子             7顆蘋果

▲數學概念
  讓孩子體驗媽咪或家人做家務,給他們隨意選擇自己喜愛的花朵,並因應瓶上數字的數量指示,插入花瓶內,看看孩子對數字的認識有多少,是否數得對呢?

  煎蛋、煎香腸遊戲與插花遊戲的玩法相同,都是要孩子按平底鍋上的數字指示,而把相同數量的雞蛋和香腸放上去。透過這類生活化遊戲既可教導孩子數數字,又可增添學習的趣味,可說是相得益彰。

▲數數
  數數是學數學的第一課,由於「一、二、三…」這樣的數字順序從小就常出現在孩子的生活中,許多孩子都能不加思索地琅琅上口。當孩子能夠從一數到十、一數到二十…這樣進步時,自己會覺得很有成就感,也喜歡獻寶似的念給大人聽。不過,會照順序念數字雖然也是數數,但只是數數的第一步而已呢!因為,會「念」數字,不等於懂得數目的意義。孩子會念數字後,爸媽可以用實物來教他真正的數數,例如,把五個蘋果放在桌上,拉著孩子的手,指一個蘋果數一下,然後讓孩子自己練習一邊指一邊數「一、二、三…」,別忘了提醒孩子每個蘋果都要數到,而且只能數一次!可以常換不同的物品讓孩子數,孩子才不會失去興趣。等到熟練後,才慢慢增加數目。另外,關於數數,爸媽可以教孩子唸包含數字的童謠,例如「星期一猴子穿新衣、星期二猴子肚子餓…」,教孩子邊唸邊模仿猴子的樣子,那會更好玩呢!

▲形狀
  不論在家或是出門在外,都是教孩子認識形狀的好機會。最初當然先從簡單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開始,找一些孩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當例子,例如,橘子是圓形、三明治是三角形…。盡可能多找幾個形狀相同的異類物品擺在一起,讓孩子辨識它們的相同特質,了解它們雖然是不同的東西,但同樣都叫圓形、三角形。當孩子能夠辨認基本形狀後,爸媽可以更進一步的教孩子認識六角形、圓柱形、菱形、金字塔形等形狀。還可以玩有趣的遊戲,例如和孩子比賽,看誰找出最多三角形的東西,孩子會玩得很起勁喔!

▲比較概念
  數學上比較的類型有很多,如大與小、長與短、多與少的比較等。透過配對可讓孩子認識肥與瘦的分別,增加概念的認識。

  利用輪船、貨車和汽車乘載不同數量的乘客作比較,增強孩子對多、少和加減數的比較。

 

  漸漸的,孩子可以學習大小、高低、長短等比較的概念囉!孩子還沒有抽象思考的能力,所以學習比較必須由具像物開始。例如,學習長短的比較時,爸媽可以利用兩個長相相同但長短不同的物品,邊指邊說:「這個XX 比較長」、「這個 XX 比較短」,讓孩子用眼睛去感覺「長」和「短」的不同。然後多找幾對不同的東西,維持孩子的興趣,同時讓他知道,即使是不同的東西,長的還是叫「長」、短的還是叫「短」喔!提醒爸媽,開始時盡量選擇長短差異較大、而且是除了長短以外其餘特質都相同的物品,孩子會比較容易理解。           

 

  

  

★嬰兒時期—追視能力&手眼協調
試想一個人若缺乏基本的觀察能力,相對無法達到識別及理解的目標,所以視覺發展可說是認知學習的開端。從嬰兒時期開始,家長可多給他看不同的圖片,增加視覺的刺激,間接培養他的觀察力與追視能力。這個階段是父母與小孩最親密的時候,多與他面對面的玩耍,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讓他覺得跟你相處是一件快樂的事,日後要進行任何活動,自然順利的多。
當寶寶能將東西拿起來玩時,便可以著手訓練他手眼協調的能力。例如把小玩具放到杯子裡,或者是拿出來的小遊戲。雖然孩子不能馬上就做得很好,但一段時間過後,他的動作便會越來越熟練了。在訓練的同時,也可以連帶培養他的專注力。

★1歲後—配對&分類
一歲後的孩子,已具備些許的語言能力,也大略能夠理解話裡的含意。家長可將許多小東西混合在一起,然後要孩子將相同的東西分別挑出來,如小汽車放一邊,或糖果放一邊,此即為「配對」的概念。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觀察到什麼是一樣的,什麼是類似的,及其相關特徵等。如果孩子已能清楚的將相同的小東西配對,那麼就能進行簡單的「分類」遊戲。像是在相同成堆的物品裡,找出同是紅色,或者同是方形的物品。從「配對」到「分類」,不僅是一個百玩不膩的遊戲,尚能從中考驗孩子的觀察力與認知能力。此外,亦有助於日後抽象觀念的建立。
1~2歲的孩子,正值牙牙學語的時候,父母一聽到他會說「爸爸」、「媽媽」,便迫不及待地教他唸123,雖然部分比較聰明的孩子,可以在你重複的刺激下而琅琅上口,然而就學習上來說,不具太大意義。許多父母常忽略前面的準備工作,只是不斷地要孩子跟著你唸數字,久而久之,反而讓孩子一聽到數字就感到十分厭煩!

 

★2~2.5歲—點數&總量


2
~2.5歲大的孩子,認知能力有明顯的進步,正可適時在生活中加入「點數」及「總量」的概念。「點數」指的是孩子能夠指著1個糖果知道是1,數著兩個糖果說2,知道前後數字的進展。有些孩子常常會指著1,狂唸123,這便是他尚無法瞭解「數」的概念。「總量」則是當孩子數東西數到3的時候,知道總共數量為3。有了「點數」及「總量」的的概念,之後才能逐步理解「加減」的含意,邁入正式數學的學習階段。

 

★3歲後—辨識數字
根據統計,3歲的孩子基數概念發展至5,此時方能將數字及它的造型連在一起。4歲的孩子增加到7,5歲的孩子則可增加到10,通常50%的孩子在5歲的時候,都能成功地辨識1~10。由此可見,父母的期望,與孩子實際的發展有很大的落差。父母若一開始便將焦點放在數的辨識或加減上,那可說是完全悖離孩子的成長進程!

簡單的舉例如:「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那裡,在這裡在這裡,我的朋友在這裡」、「一角兩角三角形,四角五角六角半,七角八角手插腰,九角十角打電話…」、「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到,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幾隻,讓我數一數,一二三四五,五隻小松鼠」、「一拍手、二拍胸,三搓繩子、四拉弓,五摸頭頂、六咚咚,七吹喇叭、八叭叭」….等等不勝枚舉。這些伴隨韻律節奏的歌謠都是非常實用的教材。以筆者在幼稚園的經驗,在提供歌謠給家長運用後,最受肯定與好評的是「數蛤蟆」,相信各位都不陌生,「一隻蛤蟆一張嘴,兩個眼睛四條腿,……」。雖然很簡單,但是卻包含了順序、對應、倍數等的概念在。雖然此時的唱數並不代表孩子真正懂得何謂是數,但在無形中孩子已學到數的順序和唸法。此外,生活中作息的時段也是學習的一種,孩子不但學到數的順序,也知道了時序,形成一天的概念。這些都累積了後續的

遊戲:玩「官兵抓強盜」學1、5的唱數

玩法說明:

 

1. 教師和學生先分別飾官兵和強盜,隨後可由學生與學生分別輪流當「官兵」和「強盜」。
2. 官兵右手(或左手)手掌張開朝下,強盜伸出一隻手指,頂在官兵的掌心下,由官兵喊12345強盜必須注意聆聽,在聽到5時要立即抽開手指,否則被官兵抓到便輸了。(見附註一說明)
3. 角色可互換,反覆練習。
4. 強盜也可由多人一起玩,以增加趣味性。

 

教學效果:

1. 可訓練兒童注意力、敏覺度。
2. 從遊戲中學會1~5的唱數。
3. 能學習遵守遊戲規則-即喊到「5」才可抓人也在此同時強盜的手指方可離開官兵的掌心,否則犯規。

教學實例三:兒歌教唱學數數、認數

  透過唱遊課教唱「找朋友」學會1~7的唱數、數數和認數。歌詞如下:1234567,我的朋友在那裡?在這裡在這裡,我的朋友在這裡。

教法說明:

1. 先教唱歌詞直到熟練。
2. 由7~10個小朋友一起玩,在玩的同時由一位小朋友當領,邊唱邊數小朋友必須正確數出。
3. 輪流當領隊讓每個小朋友都有機會練數數1~7。
4. 第二階段老師做好1~7的卡片讓兒童掛在身上教兒童認讀,直到能正確認讀。
5. 兒歌教唱歌詞與動作同時呈現,即唱1時請身上配掛1號的小朋友往前走一步....;唱至「我的朋友在那裡?」時由老師舉出一張數字卡讓小朋友看,此時與該卡片數字相同的小朋友要到老師前面唱「在這裡、在這裡」「你的朋友在這裡」。
6. 老師的角色即領隊可由小朋友輪流擔任,增加遊戲中的趣味性及變化性。

 

教學效果:

 

1. 敢勇於表現,學習團隊精神。
2. 從遊戲中學會了1~7的唱數、數數、認數。

教學實例四:教唱「捕魚歌」學年、月及星期

* 教學對象:輕度智能障礙學生
* 教學動機:指導輕度智障小朋友在學習一年有幾個月及一個星期有幾天,始終學不會,今天教明天忘今年教明年忘,每年都要面對相同的問題做多次的重覆教學,還未必記得牢。於是想利用兒童熟悉的兒歌來嘗試引導教學。我選擇了「捕魚歌」然後將歌詞加以改編,歌詞內容為「一年有十二個月」「春夏秋冬共四季」「一個星期有七天」「星期日我不上課」。
* 教學過程說明:

 

1. 先將改編的歌詞寫在黑板上教兒童熟讀。
2. 套上歌譜教唱新編的教材,直到能熟讀新教材。
3. 將歌詞中的「重要」字刪去,請兒童唱出如:一年有( )個月,春、夏、秋、冬共( )季,一個星期有( )天,星期( )我不上課。讓每個小朋友都能熟念。
4. 採漸次退卻法如:
( )年有( )個月( )( )秋冬共( )季,( )個星期有( )天,星期( )我不( )( )。
5. 詞句愈減愈少,讓兒童確實都能記住改編後的詞句,直到熟練。
6. 不看歌詞而能唱出者給予鼓勵(增強物視學生需要而定)。

 

* 教學效果:

1. 每年指導小朋友都不易記住的課程在教唱二節後每位小朋友均能朗朗上口。
2. 評量時間分為二天、一週、一個月、學期結束前,測試結果效果不錯。

教學實例五:指導正確穿鞋

  兒童在五歲以前穿鞋常「左右」顛倒的情形發生,而啟智班的小朋友上了四年級仍有左右不分的情形大有人在,為了能讓小朋友正確穿鞋,試過許多方法,均無法糾正其錯誤的穿法,最後是以下列的方法在短時間內學會了茲簡述如后:

指導方法:

1. 指導學生指出鞋底的凹面(見附註二圖一)。
2. 將二個凹面靠在一起必須朝上(見附註二相片說明一)。
3. 將鞋子平放在地板上即呈現正確的左右腳,(見附註二相片說明二)
4. 為了要讓兒童確實能辨視左、右鞋子,指導者將鞋子高舉如擲「聖杯」朝地下丟下,再令練習者拾起鞋如方法123做一次;練習數次直到熟練而能正確將鞋擺放好。
5. 並正確穿上(見相片說明三)

教學效果:

1.    在幾次練習之後,只要能將鞋子擺放正確,幾乎不再會有失誤的情形。
2. 身心障礙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學者的引導、和方法的提供,教材教法採編序教學法,將內容簡化、細步化逐步指導。當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發生困難時,必須能找出學生的障礙點,如同在淤塞的水溝中找出淤塞處加以輸通,才能使水溝暢通無阻,了解孩子的「起點行為」,選擇適當的教材,運用您的教學技巧,必能讓各位特教伙伴們,在教學過程獲得滿足和成就感,由於篇幅的關係僅提供五個教學實例供大家參考,若有不妥之處,請各位先進予以批評指導。
 

 

讓孩子更專心注意力培養訓練法

培養專注力,是發展孩子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
如果你的孩子常常出現心不在焉或躁動不安的情況,你可能會認為是寶寶缺乏專注力,其實不然有時候寶寶的生理特徵就決定了他是否能專心一致。

現代父母總是望子成龍,能使進入優秀的學校,考試成績優秀異,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的才能,健康強壯,能說流利的英語等等。但是無論父母如何用心良苦,孩子將來能否成才,關鍵在於他的專注力。

我的孩子為什麼不專心?
孩子無法集中精神的原因很多,除了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外,還會受到飲食、睡眠、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影響。

生理因素:
1. 神經系統發育類型:
 例如「興奮型」的孩子跟「穩重型」的孩子相比,前者就相對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後者則更容易集中精神。

2. 額葉發育:
 額葉位於大腦皮層的最上方,它是人類意志行為的最高指揮部,它主管意欲、注意力、推理、創造和思考能力。一但額葉受傷,孩子的專注力便會大受影響。根據資料顯示,過動兒的右額葉寬度比一般兒童的短。

3. 大腦的發育和損傷:
 如果孩子在胎兒期大腦發育時受到X射線輻射,或分娩時發生困難時,則很容易造成大腦損傷而影響專注力。根據調查顯示,過動症兒童中的72%有生產異常的情況發生,另有15%則是早產。

4. 遺  傳:
 有20%的父母注意力缺損會遺傳給孩子。

5. 生理疲倦:
 長時間地重複做一個動作,會導致生裡疲憊,進而影響注意力。例如讓孩子長時間地寫字,由於生理疲憊,最後孩子便無法集中精神繼續認真寫下去。

小常識 什麼是額葉?
額葉在大腦的左前方,他主管意欲、注意力、推理、創造和思考能力。如果額葉被切除,人類就會變成毫無精神和意欲的「行屍走肉」。

心理因素:
1. 缺乏興趣:
 當孩子對所學的東西毫無興趣時,他是無法集中精神的。

2. 缺乏動機:
 孩子不知道學習的目的,只是聽從父母的命令,這樣時間一長,他便心猿意馬,無法專心。

3. 情緒不良:
 孩子的情緒決定了他的專心程度,如果孩子整天為丟失寵物之類的是而憂鬱寡歡,他是無法集中精力學習的,對此父母應及時疏導。

4. 成敗歸因:
 如果無法正確評價自己的成功和失敗,他便無法集中精力完成下一個任務,這時,父母的引導必不可少。

飲食:
1. 吃過多的糖和食品添加劑會影響專注力。
2. 促進專注力的營養物質是膽固醇。豐富膽固醇的食物有肉類、豆類和花生。
3. 適當補充礦物質,如鋅、鐵、鈣。
4. 注意別讓孩子吸過多的鉛,這樣會導致過動症的發生。

睡眠:
細胞修復所需要的養分會在睡眠中得到補充。只有經過充分的休息之後,孩子才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
1. 新生兒每天需要睡22小時。
2. 3歲左右的小孩每天需要睡14個小時。
3. 7歲左右的孩子每天需要睡11個小時。

父母的行為:
父母的行為常常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在培養專注力方面,父母的態度也是極為重要的。

1. 打斷孩子的活動
 一會兒命令他做這,一會兒又命令他做那。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孩子玩得正起勁時,媽媽在一旁嚷「晚餐已經做好了,快去洗手」、「快去叫爸爸來吃飯」、「一定把玩具收拾好」等等,在短時間內,如果父母不斷的命令孩子的生活步調,同時還會對他的專注力產生不良影響。

2. 逼孩子學習他毫無興趣的東西
 比如看見鄰居家的女兒學鋼琴,便不顧孩子是否有興趣,馬上逼著他學,並要求他一定要比鄰居家的女兒學得好。這常常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果孩子在學習之初就有了情緒問題,這必然會妨礙他養成專注的習慣

3. 對孩子的行為處處干涉、不斷禁止。
 「不許看電視」、「不許玩電腦」,若是父母不斷禁止孩子行為,不僅沒有正面的效果,反而會變成孩子耳邊的噪音,這樣會妨礙孩子精神的集中。

4. 讓孩子擁有太多
 上太多的才藝班,擁有太多的玩具和書,會使孩子無法集中精力學習知識。拿買書來說,父母最好等孩子有點熟切想得到某本書的欲望之後再買給他,這樣可以使孩子懂的珍惜書本,進而集中精神閱讀。

培養專注力的八種方法:
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改善教養方式、遊戲訓練等。家長如果希望孩子能專心一致,就應該從自己本身做起。

良好的飲食習慣
1. 必須吃早餐
 美國杜克大學 柯納斯 博士研究發現,吃早餐的孩子筆不吃早餐的孩子更容易集中精神。因為不吃早餐,體溫相對偏低,大腦活動就會變得遲鈍,而吃了早餐,大腦活動需要的葡萄糖值就會上升,它就能供給腦部充分的能量,這就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2. 營養均衡
 營養不均衡也是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一個原因。生長發育期間的孩子應補充各種的營養物質,其中包括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營養不良或過剩都可能會導致孩子情緒無法穩定,進而影響專注力。

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要孩子集中精神學習,首先要整頓周圍環境。父母特殊的職業性質,或家中經常喧鬧不安,頻繁搬家,出入人口複雜,家庭關係惡劣,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所以,父母要讓孩子專心一致,應該首先為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祥和的家庭氛圍。

改善教養方式
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無法集中注意力,很大程度上與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有關,所以父母應經常自省,不斷改善自己的教養方式,以免對孩子的智力發展造成不良後果。
1. 父母應尊重孩子的個性,寬容接納,正確引導。
2. 適當讓孩子自己完成能力所及的事,培養他的獨立自主人格和探索精神。
3. 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對象,所以要求孩子集中精神,父母應首先做出榜樣。一般來說講,「學習型」家庭的孩子更容易集中精力。

給孩子有興趣的東西
有很多專家都做過這方面的研究,他們發現無論個別差異如何,只要是喜歡或是感興趣的事,孩子都會集中注意力。注意力在孩子的幼年完全是屬於自發性的。與自發性關聯最大的是好奇心,只要孩子對事物有好奇心,就會表現出驚人的注意力。比如,孩子玩水時,他會很小心的把水倒在各種瓶子裡,盡量不讓它溢出來。其實孩子在玩耍時,最能培養他的注意力。

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當孩子用拼圖拼出一個漂亮的圖形,看完一本書,或用黏土捏出一個有趣的人臉時,媽媽應及時給予鼓勵,這有助於讓孩子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喜悅會使他對所做的事更加感興趣,進而也就能使他更專心。父母可以為孩子購買一些益智玩具,例如拼圖、黏土等。

接觸提升注意力的顏色
日本的小澤 和雄 教授曾經做過的一項實驗顯示,綠色和棕色具有提升孩子注意力的功效。
1. 綠色能消除煩惱,使人心情舒暢,進而在無形中增強孩子的專注力。父母可以經常帶孩子去公園接觸大自然。
2. 棕色能讓人心情平靜。

美妙的音樂
音樂除了能讓人心情愉快以外,還有一種作用,就是促進睡眠和防止瞌睡。研究顯示,常讓孩子聽他喜歡的音樂,如卡通片主題曲,將有助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